早在2014年,央视就曾报道过洗洁精超标事件,当时我国质检总局在对市面上的洗洁精进行抽检后发现,部分不合格的产品存在甲醛超标情况!
据了解,原因是商家为了延长洗洁精保质期,所以才动的手脚。
此后,关于洗洁精的‘流言’就没停过,甚至传出了致癌风险,但洗洁精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一、天天用洗洁精洗碗=吃毒?
很多人认为洗洁精洗碗后会残留一些活性剂,当人体通过碗筷间接摄入或者皮肤接触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某些危害,甚至致癌,其实关于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先不说洗洁精有没有毒,就算有,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到皮肤组织当中去。而且大量实验证明,碗筷中残留的洗涤剂活性剂即使被误食,也不会立刻作用到机体,更不会使人中毒!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测定的餐具表面活性剂毒性属于“低毒”和“实际无毒”等级。而要达到上述中毒甚至致癌危害,至少要干掉一整瓶洗洁精,所以,日常使用洗洁精洗碗,是没有大问题的!无需担心!
还有说法称“洗洁精甲醛超标致癌”,《科学辟谣》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调查,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洗洁精会出现甲醛。关于这一点,其实是因为以前的洗洁精制造时只考虑了去油脂,导致很多洗洁精产品菌落数超标,为此商家只能把目光转移到甲醛这种便宜又可以防腐杀菌的成分上,这也是洗洁精最早为什么会含有甲醛的原因。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甲醛毒性越来越受关注,加上相关法规的完善,针对洗涤剂出台的国家标准规法中,终于在2015年有了大调整,特别规定了甲醇和甲醛的添加标准,并将洗涤剂分为AB两类。
其中,食品洗涤剂甲醇和甲醛的含量都不得超过0.05%,而洗具用的洗涤剂则是要求不超过0.1%。因此,洗洁精渠道来源正规,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事实上,不是洗洁精会致癌,而是质检不合格,甲醛超标的洗洁精,长期使用才会有致癌风险。不过大家在使用洗洁精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有些化学成分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过敏反应,所以洗碗的时候,最好戴手套接触洗剂。
二、最该避而远之的4种洗涤剂,看看您家里有吗?
洗洁精可以正常使用对人体是没有太大风险的,相反如果是以下这4种洗涤剂才要注意:
1、浓香型洗洁精
这种洗洁精含有大量香料,如果有人对这些香味过敏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恶心、呼吸不畅和胸闷等症状。而且这种芳香类产品中还会释放一些有害物质,最好不要买。
2、宣称杀菌的洗涤剂
现在大部分正常的界面活性剂都具有杀菌清洁的功效,所谓的额外抗菌成分比如三氯沙或烷基酚,作用不大,反而容易破坏生态。
3、分层的洗洁精
正常的洗洁精不会出现分层表现,如果你买的洗洁精出现浑浊、分层或者有异味,可能产品保存不当,或者已经变质,不要继续使用。
4、假洗洁精
很多高仿洗洁精虽然配料一样,但实际会存在重金属超标的现象,长期接触这类物质,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皮肤癌的发生。所以,日常购买洗洁精切忌贪小便宜买到假货。
三、碗洗不对,细菌增加70倍!多数家庭都中招了
家用电器研究院曾做过一组对照实验,研究员先给两组消毒过的餐具搽上无菌肉汤,之后一组是清洗后直接摞起来储存,另一组洗后立着放于置物架上,通风保存。
三天后,摞着放的餐具菌落总数是立着餐具的70倍,而只有立着放的餐具菌群数量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标准。
人们经常说饮食安全问题,却只把关注点放在了入口的食物上,忘了平时用的碗筷等餐具也可能是病菌来源。
可能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但事实上,很多卫生习惯确实也是健康隐患的一大来源,比如以下这些习惯很多人都有:
1、一布多用
很多人家里的抹布经常擦完台布又擦肉布,以为清洗一下就好了,但殊不知这个过程已经够致病菌交叉感染无数遍了,而且就算用洗洁精也不能完全清除抹布上的细菌,所以家里的抹布最好分类使用,定期更换。
2、长时间泡碗不洗
碗筷用完不直接清洗,泡在水池里,长时间下来也会给细菌制造可乘之机,食物残渣、湿润的环境都是细菌繁殖的有利因素,一般来说,短时间浸泡可以帮助清洗残渣,但注意不要泡超过4小时,不然会导致细菌滋生。
3、不等碗筷晾干
洗完的碗筷要及时控干水分,残余的水分也会滋生细菌,建议存放前最好用干净的抹布擦干水分,或者直接放在通风处晾干,也可以减少菌群繁殖速度。
4、洗涤剂直接上手
你是不是也习惯洗碗的时候直接用手接洗涤剂,或者直接挤在碗筷上,其实这个行为很不好,正确的做法是用洗碗布蘸稀释的洗洁精,擦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总结一下,日常洗碗的正确方式是勤更换抹布、勤消毒、别堆泡、要擦干。另外抹布最好1-2月换一块新的,洗好的碗筷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大量繁殖。
【参考资料】
[1]《被央视点名的洗洁精,不仅有毒还致癌?医生:3种洗洁精最好别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1-05.
[2]《洗洁精里有甲醛,可致癌?有网传的这么严重吗?》.科学辟谣.2024-02-20
[3]《这样洗碗,细菌增加70倍!全吃进了肚子里......》 .科普中国.2022-08-3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问鼎娱乐,禁止转载